E4228 v5 环境管理计划附件 4 世行贷款安徽黄山新农村建设示范项目 水土保持方案 建设单位:黄山市世行新农村建设项目办公室 编制单位:黄山市水利勘测设计院 二 Ο 一三年六月 目 录 1 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 ..................................................................................................... 1 1.1 水土流失现状 .............................................................................................................. 1 1.2 水土保持“三区”划分 ................................................................................................... 1 2 防治责任范围 ......................................................................................................................... 2 2.1 项目建设区 .................................................................................................................. 2 2.2 直接影响区 .................................................................................................................. 2 3 水土流失预测 ......................................................................................................................... 3 3.1 水土流失特点分析 ...................................................................................................... 3 3.2 预测范围和预测时段 .................................................................................................. 3 3.3 预测内容和方法 .......................................................................................................... 4 3.4 水土流失量预测 .......................................................................................................... 5 3.5 预测结论及综合分析 .................................................................................................. 7 4 水土保持措施 ......................................................................................................................... 9 4.1 防治措施布置原则 ...................................................................................................... 9 4.2 防治措施体系及总体布局 .......................................................................................... 9 5 水土保持监测 ....................................................................................................................... 13 5.1 监测时段 .................................................................................................................... 13 5.2 监测内容和频次 ........................................................................................................ 13 5.3 监测区域、监测点及计划 ........................................................................................ 14 5.4 监测设备、机构、人员 ............................................................................................ 14 5.5 监测制度 .................................................................................................................... 15 6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 ............................................................................................................... 16 1 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 1.1 水土流失现状 黄山市境内山岭纵横,山丘群集,地形复杂多样,坡降大,河流曲折、流急。由于自 然地理环境等因素,全年降雨量大多集中在四至七月,多年平均年降雨量 1670mm,容易 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歙县南乡及新安江上游的横江流域。随着人口的不断增 长和开发建设活动增加等因素的影响,人为水土流失呈加重趋势,成为安徽省两大水土流 失最严重地区之一。 本地区土壤侵蚀形态主要为水力侵蚀,其次为重力侵蚀。 据 2005 年度水土保持公报,全市现有水土流失面积为 2587.42km2,占全市土地总面 积的 26.38%,其中轻度水土流失面积 1798.02km2,中度水土流失面积 616.01km2,强度水 土流失面积 160.57km2,极强度水土流失面积 12.82km2,全市水土流失区域平均侵蚀模数 达 2624t/km2·a,年侵蚀总量达 678.94 万 t 以上。详见下表。 表 1.1-1 黄山市水土流失现状表 国土 轻度侵蚀 中度侵蚀 强度侵蚀 极强度侵蚀 区县 面积 面积 % 面积 % 面积 % 面积 % 屯溪区 213 32.98 15.48 0 0.00 0 0.00 0 0.00 黄山区 1601.4 355.77 22.22 38.05 2.38 9.3 0.58 0 0.00 徽州区 440 75.75 17.2 38.88 8.8 48.84 11.37 0 0.00 歙 县 2129.83 392.75 18.44 233.01 10.94 72.37 3.40 12.05 0.57 休宁县 2150.56 271.79 12.64 221.34 10.29 28.53 1.33 0.59 0.03 黟 县 847.27 204.99 24.19 59.1 6.98 1.37 0.16 0.18 0.02 祁门县 2207.83 463.99 21.02 25.63 1.16 0.16 0.01 0 0.00 合 计 9589.89 1798.02 18.62 616.01 6.02 160.57 1.17 12.82 0.13 1.2 水土保持“三区”划分 (水利部公告 2006 年第 2 根据水利部《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 号)和《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皖政【1999】53 号), 项目区属国家级新安江预防保护区和安安徽省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重 点治理区。 1 2 防治责任范围 根据“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按照《开发建设项 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的要求,通过项目区的查勘、调查,结合工程的总体布局及其特点, 世行货款安徽黄山新农村建设示范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包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 响区,防治责任由建设单位负责。 2.1 项目建设区 项目建设区主要指生产建设扰动的区域,包括工程的征地范围、占地范围、用地范围 及其管理范围所涉及的永久性及临时性征地范围,本工程项目建设区永久性占地范围 926.6hm2(其中新增永久占地 2.674 hm2,工程现有占地 923.926 hm2),临时性征地范围 16 hm2(其中各类管线施工临时开挖占地 2.538 hm2,预留弃渣场面积 13.462 hm2),共计 942.6 hm2。 2.2 直接影响区 直接影响区主要是指项目建设区以外,因工程建设而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直接危害的 区域。经过现场查勘、调查,结合地形条件等综合确定直接影响区: (1)基础设施工程区:占地已全部计入项目建设区,基础设施工程外侧 2m 范围计。 直接影响区面积 9.83hm2。 (2)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程区:因该项目区以旧房改造为主,占地已列入项目建 设区,直接影响区忽略不计。 (3)特色产业工程区:按照产业区外侧 1 米计。直接影响区面积为 13.7hm2。 (4)施工场地区:施工场地影响范围按周边 2m 范围计,直接影响区面积为 0.32hm2。 (5)弃渣场区:因填土高度不大且有拦挡,影响范围按周边 2m 计,直接影响区面 积为 0.58hm2。 工程所需砂石、块石等均从附近商业砂石料场购买,防治责任由开采方承担,不纳入 本方案防治责任范围面积计算。 根据上述确定原则,本工程直接影响区面积为 24.43hm2。 综上,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共计为 967.03hm2,其中项目建设区 942.6hm2, 直接影响区 24.43hm2。 2 3 水土流失预测 3.1 水土流失特点分析 本工程施工包括土地平整、建(构)筑物的修建、给排水管线开挖与敷设,道路的修 建等,施工工艺较复杂。不同施工时段可能引起的水土流失特点分述如下: (1)施工准备期:地表植被的去除清理工作,然后进行场地平整等。由于原地貌地 表土壤被扰动,地面的覆盖物尤其是植被遭到破坏,大面积的土地将完全裸露,在降雨作 用下,容易产生新的水土流失。 (2)施工期:土建施工将进行大量的基坑开挖、桩基工程和建(构)筑物的建造。 此时,大量的原地貌被扰动,挖方和填方在时间和空间上有差距,土壤裸露或堆弃,容易 产生水土流失。 (3)自然恢复期:此期间对地表的挖填全部结束,构建筑物和道路的地表已基本硬 化,植被建设已经固定,林草已经开始恢复并初步发挥作用,因此水土流失强度大大降低, 但仍存在少量的水土流失。 3.2 预测范围和预测时段 3.2.1 预测范围 水土流失预测范围即为各防治分区的扰动面积,预测单元应为工程建设扰动地表的时 段、扰动形式总体相同,且扰动强度和特点大体一致的区域。 根据以上要求,结合项目区域的自然概况、工程布局以及施工特点,本工程水土流失 预测范围包括 68 个一级分区、68 个二级分区,二级分区中的基础设施工程区又分为道路 及其附属工程、给排水工程、水利工程三级分区水土流失预测分区。 3.2.2 预测时段 本项目为建设类项目,根据项目特点,本工程水土流失预测主要预测工程建设期的水 土流失。工程建设完成后基本不产生新增水土流失,因此不对本工程生产运行期的水土流 失进行预测。工程建设期包括施工准备期、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三个时段进行预测。 根据本项目的可研报告,施工准备期须完成工程施工用地的各项手续,清理施工现场, 完成“三通一平”和必要的施工临建设施。本工程施工准备期需要 3~4 个月左右。 施工期从构建筑物和道路开挖到土建完成阶段阶段为止,主要包括构构筑物及道路开 挖、基础施工、预制构件、排水设施、绿化施工等。本项目建筑物施工为 2013 年 3 月~ 3 2016 年 2 月。施工时段超过雨季时段的按全年计算,未超过雨季时段(本项目区雨季为 5~ 8 月,历时 4 个月)的按占雨季长度比例计算。 自然恢复期则根据项目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认为取 2.0 年比较合适。各施工单元水 土流失预测时段见表 3.2-1。 表 3.2-1 工程建设期水土流失预测时段划分一览表 预测时段(年) 预测分区 施工准备期 施工期 自然恢复期 基础设施工程区 1 3 2.0 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程区 1 3 2.0 特色产业工程区 1 3 2.0 弃渣场区 1 3 2.0 施工场地区 1 3 2.0 3.3 预测内容和方法 水土流失预测的目的是为了分析工程施工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及其潜在的水土流 失危害,掌握工程施工过程中新增水土流失发生的重点时段及重点部位,为合理布设各项 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的规 定,本项目水土流失预测内容主要包括:扰动地表面积、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数量、弃土 和弃渣量、水土流失量、新增水土流失量、水土流失危害。 根据对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分析可知,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除受项目区水文、 气象、土壤、地形地貌和植被等自然因素外,还由于受各项施工活动的影响,使施工区域 的水土流失表现出特殊性(如水土流失形式、数量发生较大变化等),从而导致水土流失 随各个施工单元和施工进度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时空变化的动态性。 3.3.1 扰动地表面积 根据工程总体布置及可研报告相关数据,经核算,本项目扰动地表面积共计 942.6hm2, 其中永久占地 926.6hm2,临时占地 16hm2。 3.3.2 损坏水土保持设施 根据《安徽省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收缴标准和使用管理办法》的通 知(皖价费【2006】160 号),经对项目建设区征占地类型及面积统计分析,本工程施工 建设期占用的土地类型除部分水面、住宅、文化遗产外,其它具有水土保持功能,需纳入 水土保持设施。本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总面积为 309.7hm2。 3.3.3 弃土、弃渣量 经本方案土方量计算及平衡分析,本工程建设期土方开挖 120.049 万 m3,回填 103.384 4 万 m3,弃方 16.66 万 m3 运至弃渣场。 3.4 水土流失量预测 3.4.1 预测方法 采用类比法预测,在主体设计功能的基础上,根据项目区自然条件、施工扰动特点预 测工程建设过程可能产生的新增土壤流失量。 采用以下公式计算土壤流失量:   F  3 n W  ji  M ji  T ji j1 i1   F  3 n △ W  ji △ M ji  T ji j1 i1 W-土壤流失量,t △W-新增土壤流失量,t Fji-j 时段 i 单元的预测面积,km2 Mji-j 时段 i 单元的土壤侵蚀模数,t/km2.a 2 △Mji-j 时段 i 单元的新增土壤侵蚀模数,t/km .a Tji-j 时段 i 单元的预测时间,a i-预测单元,i=1、2、3、……、n j-预测时段,j=1、2、3,指施工准备期、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 3.4.2 预测参数 (1)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 根据歙县水土保持试验站标准径流小区实测的土壤侵蚀模数,选定项目区土壤侵蚀模 数背景值为 150-500t/km2.a。 (2)类比项目侵蚀模数选定 根据歙县水土保持试验站标准径流小区(15°、100m2、全年裸露)的实测最大侵蚀模 数,其值为 7518t/km2.a。 (3)扰动后土壤侵蚀模数 在确定本项目扰动土壤侵蚀模数时,结合歙县水土保持试验站的实测数据及水土流失 5 的主要影响因子要素,以及水土保持措施在减少水土流失方面的作用,修正土壤侵蚀模数 监测成果。 3.4.3 预测结果 按照表 11.3-1 所划分的预测时段,分别对本工程施工准备期、建设期及自然恢复期各 分区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进行预测。通过预测可得,本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 量为 500486t,其中背景流失量 14934t,新增流失量 485552t。水土流失分区预测成果详见 表 3.4-1。 表 3.4-1 土壤流失量预测成果表 可能水土流 水土流失背 预测水土流失 新增水土流失 预测分区和时段 失面积 景值 量 量 (hm2) (t) (t) (t) 施工准备期 564.70 85967.10 85402.40 建筑物工程区 土建施工期 282.350 1694.10 85967.10 84273.00 自然恢复期 1129.40 13722.21 12592.81 施工准备期 22.72 845.52 822.80 文化遗产保护 土建施工期 11.360 68.16 2766.96 2698.80 与利用工程区 自然恢复期 45.44 441.68 396.24 施工准备期 1829.60 68088.56 66258.96 特色产业工程区 土建施工期 914.800 5488.80 204265.69 198776.89 自然恢复期 3659.20 32603.47 28944.27 施工准备期 45.00 811.90 766.90 弃渣场区 土建施工期 10.00 135.00 2435.70 2300.70 自然恢复期 90.00 388.80 298.80 施工准备期 27.00 487.14 460.14 施工场地区 土建施工期 6.000 81.00 1461.42 1380.42 自然恢复期 54.00 233.28 179.28 施工准备期 2489.02 156200.23 153711.21 建设期合计 土建施工期 1224.510 7467.06 296896.87 289429.81 自然恢复期 4978.04 47389.44 42411.40 建设期总合计 1224.510 14934.120 500486.544 485552.424 3.4.4 水土流失危害分析 本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扰动地表和破坏植被,若不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将有可能使当 地的生态环境恶化,影响当地工农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其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主 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工程本身可能造成的危害 加剧水土流失,影响工程运行。工程建设中场地开挖整治、构筑物、道路等施工过程, 扰动了原土层,破坏了土体结构,严重影响其稳定性,加剧了水土流失,对工程的正常运 6 行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2)对河道水质的影响 河道清理过程中,河道水质将会在施工期间受到影响,疏浚将河道淤泥及其中的微生 物、悬浮物带起,随着水流动到下游,对河道水质产生破坏。 (3)对项目区水土资源可能造成的危害 加速土地肥力流失,降低地力。项目建设区内的原地貌被扰动,地表植被和土层遭到 破坏,导致土壤有机质流失、土壤中氮、磷和有机物及无机盐含量迅速下降,同时土壤中 生物、微生物及它们的衍生物数量也大大降低,从而使立地条件恶化,给以后的植被恢复 工作造成了困难。 (4)对周边地区可能造成的危害 本工程施工扰动地表面积和土石方工程量将扰动原地貌,大大降低了地表土壤的抗侵 蚀能力,极易引发水土流失;伴随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地表径流夹带进入河道,从而使 水环境服务工程降低,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3.5 预测结论及综合分析 3.5.1 预测结论 通过与项目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沟通,并根据当地政府部门提供的土地利用规划,查 阅相关的设计图纸、资料,综合归纳计算本工程建设期扰动地表面积为 1302hm2,损坏水 土保持设施面积为 1224hm2,建设期土石方总量为 223 万 m3。建设期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 总量为 50.048 万 t,其中背景水土流失量为 14934t,新增水土流失量 485552t。工程可能 造成的水土流失预测量见表 3.5-1。 表 3.5-1 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预测成果汇总表 施工准备 土建施工 新增 分区所占 自然恢复期 预测分区 期 期 水土流失量 比例 (%) (%) (%) (t) (%) 基础设施工程区 17.59 17.36 2.59 182268.22 37.54 文化遗产保护与 0.17 0.56 0.08 3917.84 0.81 利用工程区 特色产业工程区 13.65 40.94 5.96 293980.13 60.55 弃渣场区 0.16 0.47 0.04 3366.40 0.69 施工场地区 0.09 0.28 0.04 2019.84 0.42 建设期合计 31.66 59.62 8.72 485552.42 100.00 7 3.5.2 综合分析 (1)水土流失的重点区域和时段 建设期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为 50.048t,新增水土流失量 485552t。,其中基础设 施工程区占 37.54%,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程区占 0.81%,特色产业工程区占 60.55 %, 施工场地区占 0.8%,弃渣场区占 7.6%。因此,基础设施工程区和特色产业工程区应作重 点防治,为本项目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也是水土流失监测的重点区域;施工期水土流失 量占 59.62%,施工准备期占 31.66%,是水土流失主要发生时段,该时段也是水土流失防 治的关键时段。 (2)防治措施布置建议 本区域土壤侵蚀类型主要为水力侵蚀,降水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水土保持防 护措施布置应尽量完善区域的排水系统,修筑临时排水沟和沉沙池,使降雨能尽快排出本 区域,避免积水或形成洪水加剧水土流失;同时,该项目施工期的开挖和回填可能造成严 重水土流失,应做好防护工程;此外,尽可能地增大空闲地的林草覆盖度,采取植物措施 防治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水土保持的各项措施同主体工程的施工 期保持一致,措施安排原则上应先实施临时措施,后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临时堆土应“先 拦后堆”。主体工程施工进度应紧凑安排并尽量避免雨季施工,可缩短水土流失时段,减 少水土流失。 (3)水土保持监测 本工程水土流失监测的重点区域是河道堤防工程区,重点时段是施工期。水土流失主 要发生在雨季,对雨季应增加监测频次。 8 4 水土保持措施 4.1 防治措施布置原则 防治措施体系布设,是指在对主体工程设计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将主体已列和方案新 增的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防治措施科学地配置,按防治分区布设,形成综合防治措 施体系。 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1)根据工程所处土壤侵蚀类型区,结合工程实际和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因地制 宜,因害设防,科学配置,优化布局。 (2)注重项目施工过程中造成人为扰动区及产生的废弃物,设计临时性防护措施, 尽量减少新增水土流失。 (3)吸收当地和同类项目水土保持防治经验,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尽量做到高科 技、低投入、高效益,有效地防治项目建设、生产过程中新增和原有的水土流失。 (4)既注重各防治区内部的科学性,又关注分区之间的联系性、系统性。 (5)防治措施体系布设,特别是对弃土(石、渣)场、大型开挖面的防治应提出几 个方案,从过程安全、防治效果、施工条件、过程投资几方面进行比选,确定最佳方案。 (6)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人于自然和谐的基 本理念,尊重自然规律,并与周边景观相协调。 (7)防治措施体系布设要与主体过程密切结合,相互协调,形成整体。 (8)工程措施要尽量选用当地材料,做到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 (9)植物措施要尽量选用适合当地的品种,并考虑绿化、美化效果。 4.2 防治措施体系及总体布局 4.2.1 总体布局 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按照“三同时”制度进行。水土保持措施布设以全面的观点进行, 做到先全局,后局部,先重点,后一般,不重不漏,轻重缓急,区别对待,其总体布局指 导思想:工程措施和临时措施相结合,点、线、面水土流失防治相结合,充分发挥工程措 施的控制性和时效性,保证在短时期内遏制或减少水土流失,利用水保林草和土地整治措 施保持土壤,涵养水源,保护新生地表,实现水土流失的全面防治。 9 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主要为项目建设区,其中基础设施工程区水土流失较严重,为防 治重点区域。在分区布设防治措施时,既要注重各自分区的水土流失特点以及相应的防治 措施、防治重点和要求,又要注重各防治分区的关联性、连续性、整体性、系统性和科学 性。 4.2.2 措施体系 在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已界定的水土保持工程,根据水土流 失预测结论及各防治分区水土流失特点,进行合理、全面、系统地规划,提出各分区需要 补充、完善和细化的防治措施内容,使之形成一个以工程措施为先导,植物措施、临时措 施相结合的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 在弃渣场建立防护拦挡工程,使施工出现的弃土、弃渣面产生的水土流失在“点”上 集中拦挡;施工中形成的新生面采取截排水、护坡等,保护边坡稳定,使水土流失在“线” 上有效控制,减少地表径流冲刷;同时对施工迹地进行土地整治-平整、种植林草等,形 成“面”的防治。通过点、线、面防治措施的有机结合、相互作用,形成综合防治体系, 达到保护地表,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的目的,实现水土流失由被动控制到综合开 发治理的转变。 本方案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划分为根据主体工程布局、施工工艺特点及造成水土流 失的主导因子相近或相似的原则划分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一级分区按 各村分 68 个区;二级分区为基础设施工程区、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程区、特色产业工 程区、施工场地区和弃渣场区等 5 个区;三级分区为各村的道路及其附属工程区、给排水 工程区、水利工程区等 4 个区,并对外购材料提出水土保持要求。 (1)基础设施工程区 ① 道路及其附属工程 工程措施:主体工程区主要根据挖方、填方情况,对道路两侧雨水排水管道,路基边 坡防护、路基排水系统、路基压实和绿化工程进行防护措施,从而保护路基的稳定,排除 路基路面积水,美化道路运行环境,保证道路的安全稳定运行。同时对新建和拓宽的道路 路面进行硬化,为道路安全运行服务,避免水土流失对工程本身的危害。 临时措施:在施工中的临时占地,应将原有的地表有肥力土壤推至一旁,待施工完毕 后,再将这些熟土推至恢复原有表层,以利于今后耕种。根据当地的自然情况,对裸露地 除硬覆盖外,还应种植适合地区的长绿植物等美化措施,使公路建设造成的地表裸露面尽 可能恢复植被。 ② 给排水工程 工程措施:主体工程区主要根据挖方、填方情况,对表土剥离,对开挖后的土方采取 10 集中分层堆放临时弃渣场,工程完工后及时回填夯实,避免水土流失对工程本身的危害。 临时措施:施工期开挖和填方边坡、坡面防雨布遮盖、布设临时排水沟、沉沙池。 ③ 水利工程 工程措施:主体工程区主要根据挖方、填方情况,对表土剥离,对开挖后的土方采取 集中堆放和覆盖等措施,工程完工后及时回填夯实,避免水土流失对工程本身的危害。 在村内主干道边沟实施工程中,通过砌筑护岸和边沟防渗,减轻渠道冲刷,减少渠道输 沙量,防止土渠道输水时造成的水土流失。在修建边沟护岸和渠道时,尽量使用开挖土方进 行回填,多余土方。 在河道护岸整治工程中,尽量使用开挖土方进行回填,多余土方,彻底减少项目区的 水土流失。 临时措施:道路及护岸基础施工上下游临时围堰袋装土填筑及拆除,围堰内临时沉沙 池。 ④ 配套设施 在村中河两边新建护栏,对水土保持设施不影响,不予以考虑。 工程措施:在项目区新建 2 幢公厕和 3 个新建停车场工程中,需对表土剥离,集中堆 放在临时弃渣场,用于公共绿化。 (2)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程区 工程措施:该工程主要是把建筑垃圾运到弃渣场,放到底层。 临时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对建筑垃圾进行集中堆放,并采取覆盖措施,避免因施工造 成水土流失。 (3)特色产业工程区 工程措施:土方平整、排灌水沟、蓄水池、排水沟、种植经果树等措施本身是水土保 持措施,施工中应按照《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减少水土流失。 临时措施:开挖占地的表土进行剥离,集中临时堆放,用于基地苗木种植。剥离表土 方。 (4)施工场地区 工程措施:施工结束后对施工迹地进行土地整治,恢复为原有的占地类型。 植物措施:对施工场地现状占地为林草地类型的,土地整治后撒播狗牙根草籽。 11 临时措施:周边开挖临时简易排水沟,并设置沉沙池;机械停放地、材料加工厂裸露 地面采用碎石硬化。 (5)弃渣场区 工程措施:周边设置砖砌挡墙进行拦挡,外侧布设排水沟并顺接周边河道水系,排水 沟末端设沉沙池。 植物措施:弃土堆放结束后,应对其上进行植被恢复,撒播狗牙根草籽。 12 5 水土保持监测 5.1 监测时段 本项目为建设类项目,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项目建设期,本项目监测时段从施工准备 期(2012 年)开始,至设计水平年(2017 年)结束,监测期共计 6 年。 5.2 监测内容和频次 5.2.1 监测内容 水土保持监测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水土流失因子监测 包括地形地貌、土壤性质、植被覆盖率和降水、风等因子 (2)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 包括地形、地貌和水系的变化情况,项目占地和扰动地表面积,挖填方数量及占地面 积,弃土(石、渣)量、堆放形态和面积,临时堆土的数量、堆放时间、形态和占地面积, 项目区林草覆盖率。 (3)水土流失动态监测 包括水土流失类型、面积、强度和流失量的变化,对下游及周边地区造成的危害与趋 势。 (4)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效果监测 包括各类水保防治措施的数量和质量,林草措施的成活率、保存率、生长情况及覆盖 率,工程措施稳定性、完好程度和运行情况,以及各类防治措施的拦渣保土效果。 (5)防治目标监测 包括扰动土地整治率、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拦渣率、林草植被恢复 系数、林草覆盖率六项指标。 监测重点包括:水土保持方案落实情况、弃渣场使用及安全要求落实情况、扰动土地 及植被占压情况、水土保持措施(含临时防护措施)实施状况、水土保持责任制度落实情 况等。 13 5.2.2 监测频次 本工程必须在整个建设期(含施工准备期)内开展不间断监测。 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建设情况等至少每 10 天监测记录 1 次;扰动地表面积、水土 保持工程措施拦挡等至少每月监测记录 1 次;主体工程建设进度、水土流失影响因子、水 土保持植物措施生长情况等至少每 3 个月监测记录 1 次。遇暴雨、大风等情况应及时加测, 水土流失灾害事件发生后 1 周内完成监测。 5.3 监测区域、监测点及计划 5.3.1 监测区域 本项目监测范围为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重点监测区为基础设施工程区。 5.3.2 监测点位 监测点位是指用于观测水土流失强度的监测点位置,应根据水土流失预测和分析确定 的点位,并遵循以下原则布设: (1)代表性原则。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均应布设监测点,对比观测原地貌与扰动后 地貌之间应具有可比性,不同分区相同部位选择一个即可。 (2)方便监测的原则。尽量做到交通方便,便于管理。 (3)排除干扰的原则。尽量避开人为活动干扰。 (4)分时段布设的原则。 水土保持监测点的布设根据上述原则及考虑建设项目工程特点、扰动地表面积和特 征、涉及的水土流失不同类型、扰动开挖和堆积形态、植被状况、水土保持设施及其布局, 以及交通、通信等条件综合确定。本工程共设固定监测点 5 处,每个二级工程分区内设 1 处。 在上述定点监测的基础上,应制定和完善调查和巡查制度,扩大监测覆盖面,并作为 上述监测点的补充,加大巡查频率。 5.4 监测设备、机构、人员 按照本方案监测内容和监测方法的要求,确定水土保持监测所需仪器设备主要包括测 距仪、GPS 定位仪、雨量计、标杆、照相机等。监测工作由业主委托具有水土保持监测资 质的机构承担,受委托的监测单位应依据有关规范编制监测细则并实施监测,委托具有监 测资质的监测人员承担监测任务,持证上岗。 14 5.5 监测制度 5.5.1 监测报告 (1)项目开工(含施工准备期)前应向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生产建设项目水 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工程建设期间,应于每季度的第一个月内报送上季度的《生产建 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季度报告表》,同时提供重要位置弃土的照片等影像资料;因降雨、 大风或人为因素发生严重水土流失及危害事件的,应于事件发生后一周内报告有关情况。 水土保持监测任务完成后,应于 3 个月内报送《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 (2)本方案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复后,由建设单位向项目所在流域机构报送上述报 告和报告表,同时抄送项目所涉及下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的报告和报告表要加盖生产 建设单位公章,并由水土保持监测项目的负责人签字。《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 方案》、《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还需加盖监测单位公章。 5.5.2 监测成果公告 流域机构或水行政主管部门在整理分析监测成果的基础上,应定期公布(至少每年 1 次)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公布的主要内容包括:扰动土 地面积、植被占压面积、弃土(石)量、拦渣率、阶段治理成果、水土流失灾害事件和主 要水土保持措施的建设情况等。 15 6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 本工程水土保持新增总投资为 1070.66 万元,其中:工程措施 365.87 万元,植物措施 213.59 万元,临时措施 195.01 万元,独立费用 89.49 万元(其中工程建设监理费 24 万元, 水土保持监测费 30 万元),基本预备费 51.84 万元,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 154.86 万元。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