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 Disclosure Authorized Public Disclosure Authorized Public Disclosure Authorized Public Disclosure Authorized 可 持 续 发 展 - 东 亚 及 太 平 洋 地 区 研 2010 年 9 月 世界银行 究 中国污染场地的修复 报 与再开发的现状分析 告 57953 可 持 续 发 展 —— 东 亚 及 太 平 洋 地 区 研 究 报 告 中国污染场地的修复 与再开发的现状分析 谢剑 2010 年 9 月 李发生 世界银行 美国华盛顿 i 目 录 前言.......................................................................................................................................... iii 致谢...........................................................................................................................................iv 内容提要 .................................................................................................................................... v 1. 引 言 ..................................................................................................................................... 1 2. 中国污染土地再开发面临的环境问题 ............................................................................... 2 2.1 污染土地的历史根源及程度 ...................................................................................... 2 2.2 污染土地类型 .............................................................................................................. 2 2.3 城市发展压力和对污染土地问题的关注 .................................................................. 3 2.4 中国污染场地修复与控制的开端 .............................................................................. 3 2.5 面临的挑战 .................................................................................................................. 4 3. 政府计划、目标和行动 ....................................................................................................... 6 4. 土地污染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 ........................................................................................... 8 4.1 现有法律体系 .............................................................................................................. 8 4.2 技术标准...................................................................................................................... 9 4.3 地方法规和政策 .......................................................................................................... 9 5. 机构安排、管理流程及利益相关者的分析 ..................................................................... 11 5.1 中央机构.................................................................................................................... 11 5.2 地方政府.................................................................................................................... 12 5.3 利益相关方及各自的角色 ........................................................................................ 14 6. 中国修复技术及其市场 ..................................................................................................... 16 7. 城市案例:北京和重庆 ..................................................................................................... 18 7.1 城市案例 1:北京 ..................................................................................................... 18 7.2 城市案例 2:重庆 ..................................................................................................... 20 8. 建议和结论 ......................................................................................................................... 24 8.1 法律体系.................................................................................................................... 24 8.2 资金筹措机制 ............................................................................................................ 24 8.3 国家土壤污染标准以及污染土地清理和修复的技术指南 .................................... 24 8.4 清理技术.................................................................................................................... 25 8.5 政府协调.................................................................................................................... 25 8.6 公众参与意识 ............................................................................................................ 25 8.7 能力建设需求 ............................................................................................................ 26 8.8 城市案例研究的经验 ................................................................................................ 26 8.9 基于风险和优先排序的污染土地管理国际经验 .................................................... 26 参考文献 .................................................................................................................................. 28 ii 前言 土地污染在中国已成为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 加速,许多原来位于城区的污染企业从城市中心迁出,产生了大量污染场地(又 称为“棕地”)。这些污染场地的存在带来了双重问题:一方面是环境和健康风险; 另一方面是阻碍了城市建设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解决棕地问题的最直接方法是场 地修复。然而, 中国关于污染场地环境修复的政策、法规和技术框架还不够完善, 污染场地的修复依然面临诸多挑战。 本篇概述了中国污染场地的环境修复和管理的现状。其涉及了有关污染场地 的法律和政策框架的完善问题,讨论了棕地问题中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包括污染 企业、政府、社区和公众以及新的开发者。由于这些利益相关者的职责及相互关 系常常不明确,从而造成责任界定混乱以及责任逃避。因此,加强和完善有关棕 地修复与再开发的法律法规体系非常必要。此外,国家的棕地修复标准和技术导 则对于建立全国统一的污染场地管理体系也十分关键。 我们希望本报告提出的问题和相关建议及解决方案能够促进中国对污染场 地环境修复的重要性的认识,同时有助于污染场地环境修复和再开发的进程。 Ede Jorge Ijjasz-Vasquez Magda Lovei 副局长 副局长 中国和蒙古业务 社会、环境和农村 可持续发展局 可持续发展局 东亚和太平洋地区 东亚和太平洋地区 iii 致谢 本报告是世界银行 “ 中国棕地修 Crepin 提供了书面意见。袁科协助报 复与再开发”项目的成果之一,由谢剑 告排版编辑。 和李发生编写,并得到了曹云者、杨 世界银行项目由谢剑负责。该项 宁、龚宇阳、和 Dimitri de Boer 的协助。 目得到了世界银行的 John Roome , 审 阅 专 家 包 括 世 界 银 行 的 Adriana Klaus Rohland , Ede Jorge Damianova, Christine Kessides, Catalina Ijjasz-Vasquez,和 Magda Lovei 等人的 Marulanda,Anjali Acharya,以及美国 指导以及加拿大和意大利政府的资 环 境 保 护 署 的 Lida Tan 。 Carter 助。 Brandon,Victor Vergara 和 Christophe iv 内容提要 中国的土地污染形势严峻。土地污染 复要求)之间的先后关系没有明确的界 与历史上产业布局不合理以及污染控制 定。因此,政府应该加强不同部门决策的 管理不足有关。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 协调与合作,这些决策包括各种场地调 的加快,一些原来被工业企业占用甚至污 查、评价、土地使用权的转移、设计和实 染的土地需要进行再开发,因此,对污染 施、修复标准、竣工验收及再利用等。 土地(通常被称为棕地)的修复和再开发 已成为首要问题。这些污染场地的存在带 第三,中国需要加快有关法律法规建 来了双重问题:一方面是环境和健康风 设的进程,尽快正式批准、发布和执行有 险;另一方面是阻碍了城市建设和地方经 关预防和治理土地污染的国家标准和技 济的发展。中央和部分地方政府已采取控 术准则体系。还应该鼓励地方当局依据当 制土地污染的措施,主要是以城市发展为 地实际情况发布更为严格的标准。 目的的污染土地修复措施。目前,北京和 重庆等部分城市采取的措施证明了该方 第四,为了解决棕地管理的激励机制 案的可行性。 和资金筹措问题,建立一种有效的管理系 统,环境税、清理补贴、贷款、抵押及市 本报告概述了中国的棕地管理现状。 场许可证等经济和财政手段是必不可缺。 其 目的在于提高人们土地污染的意识并 开发棕地管理的合理可行的操作体系,认 促进修复实施的开展。它分析了管理机构 真分析怎样更好更实际地应用“ 污染者付 与制度框架以及 棕地 管理的各利益相关 费”原则,明确棕地修复和再开发过程中的 方,审查了目前管理手段不完备等问题和 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最初和现在的土 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 地所有者及开发商)之间的责任划分及资 议。 金筹措渠道。中国可以学习和借鉴美国在 污染场地修复方面的经验教训,即从超级 棕地管理工作在中国尚属新的领域, 基金演变到棕地计划过程中的经验。 在中国还有很多有待完善的地方 。对本报 告的主要结论和建议概括如下: 第五,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对土地的迫 切需求要求有效的土壤修复必须在 较 短 首先,本报告指出有关污染场地修复 时间内完成。因此,应优先选择合适的和 和再开发的法律体系有待完善。包括国家 成本效果佳的修复技术。在技术和修复方 法律在内的土地污染的有关法律法规,必 案的选择上应该考虑土壤修复目标,而且 须明确关于土地污染和修复的责任和义 还要根据各个场地使用情况及其具体场 务,并为所有利益相关方提供简明清晰的 地条件来具体设计。中国迫切需要提高其 指导。 研发能力,特别要提高污染场地监测、评 价和修复领域的软硬件设施设备水平。国 第二,场地污染中涉及到多个不同的 际交流和培训有助于增加人才储备。 利益相关者,包括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 最初的土地使用企业,当地居民和潜在的 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公众参与意识 开发商,其中各利益方(包括不同的政府 始终是 棕地 管理有效实施的重要因素之 决策部门)的责权 关系 理不清往往 是主要 一。首先,场地信息应该及时有效地向社 问题。例如,土地利用规划(决定土地利 会公开,从而在棕地管理中提高公众意识, 用类型)和棕地管理(决定修复标准和修 便于公众参与。 v 总体来说,棕地的修复和开发已经成 在资金机制及技术解决方案上有所创新。 为一个紧迫的环境和发展问题,中国需要 此外,中国应该吸取发达国家在棕地修复 加强立法及棕地管理的组织和机构设置, 和再开发方面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并采用 提高其执行能力,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并 最佳做法和经验来完善自己的体系。 vi 1. 引 言 土地污染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严 本文目的是介绍中国污染土地管 峻问题。产业布局不当及污染控制措 理的现状,以提高公众对土地污染的 施不足是导致土地污染的重要的原 环境意识并促进土地环境修复活动的 因。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开展。引言之后的第 2 部分介绍了污 一些原来被工业企业占用甚至污染的 染土地再开发面临的环境压力;第 3 土地需要进行再开发。在这过程中,由 部分介绍了政府规划、目标及所采取 于对土地污染问题认识不足及污染清 的行动;第 4 部分讨论了中国土地修 除工作不到位,又造成了一些环境污 复及再开发的法律法规框架;第 5 部 染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促进中国政 分分析了污染土地管理中的组织机 府和公众对于污染场地再开发中的环 构、管理流程及利益相关者;第 6 部 境问题的重视,使得土地污染问题和 分对中国污染土地修复技术的现状进 污染场地的环境修复及再开发提上重 行了简述;第 7 部分是北京和重庆两 要议程。国家已经开始采取措施来控 市的案例研究。第 8 部分总结了中国 制土地污染,并结合一些污染土地的 污染土地修复与再开发的实践,讨论 再开发开展了修复试验与示范。一些 了有待完善的方面并提出了建议与结 地方政府也已经开始了相应的污染土 论。 地修复行动。 1 2. 中国污染土地再开发面临的环境问题 2.1 污染土地的历史根源及程度 地下水并扩散导致更大范围的污染。 中国的城市和农村都面临着十分 2.2 污染土地类型 严峻的土地污染问题。自 20 世纪 50 按照主要污染物的类型来划分, 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 中国城市工业污染土地大致可以分为 进程的开始,中国城市中逐渐出现了 以下几类: 大量的被工商业污染的土地(在西方 文献中又称为棕地)1,其具体数量目 (1)重金属污染场地。主要来自 前中国还没有全面的统计数据。 钢铁冶炼企业、尾矿,以及化工行业 固体废弃物的堆存场,代表性的污染 中国棕地的产生可以追溯到 50 多 物包括砷、铅、镉、铬等。 年前“大跃进”时期(甚至新中国建国前 (2)持续性有机污染物(POPs)污 的更早时期)一些高污染工业企业的 染场地。中国曾经生产和广泛使用过 建设。当时,大多数工厂建在城市的 的杀虫剂类 POPs 主要有滴滴涕、六氯 周边地区。如今,这些生产历史悠久、 苯、氯丹及灭蚁灵等,有些农药尽管 工艺设备相对落后的国营老企业,经 已经禁用多年,但土壤中仍有残留。 营管理粗放,环保设施缺少或很不完 中国目前农药类 POPs 场地较多。此 善。因此,造成的土地污染状况十分 外,还有其它 POPs 污染场地,如含多 严重。有些场地污染物浓度非常高, 氯联苯(PCBs)的电力设备的封存和 有的超过有关监管标准的数百倍甚至 拆解场地等。 更高,污染深度甚至达到地下十几米, 有些有机污染物还以非水相液体 (3)以有机污染为主的石油、化 (Non-Aqueous Phase Liquid, NAPL) 工、焦化等污染场地。污染物以有机 的形式在地下土层中大量聚集,成为 溶剂类,如苯系物、卤代烃为代表。 新的污染源,有些污染物甚至迁移至 也常复合有其它污染物,如重金属等。 1 “棕地”是指由于现存或潜在的有毒有害污染物 (4)电子废弃物污染场地等。粗 而可能导致其扩展、再开发或再利用变得复杂化的 土地,参见 放式的电子废弃物处置会对人群健康 http://www.epa.gov/brownfields/about.htm. 本报告 中,污染场地和棕地两个概念等同使用。 构成威胁。这类场地污染物以重金属 2 和 POPs(主要是溴代阻燃剂和二恶英 存在诸多困难,使得土地污染问 类剧毒物质)为主要污染特征。 题在过去受到关注较少。工业企业搬 迁遗留遗弃场地是近年来中国城市化 2.3 城市发展压力和对污染土地问题 进程加速的产物。污染企业搬迁在各 的关注 大中城市得到了大力实施,如海河流 域的北京和天津、东北老工业基地、 由于土壤污染具有滞后性,而且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见表 2-1)。 过去在土壤污染物的识别和监测中还 表 2-1 近年来中国一些大型城市的工业企业搬迁情况 北京 四环内百余家家污染企业搬迁,置换 800 万 m2 工业用地再开发 重庆 2010 年主城区的上百家污染企业实施“环保搬迁” 广州 2007 年以来上百家大型工业企业关闭、停产和搬迁 上海 老工业区的数十家企业实施搬迁 沈阳 2008 年数十家污染企业搬迁;2009 年搬迁改造城区内所有重污染企业 江苏 百余家化工企业搬离主城区,关停小化工企业多家 浙江 2005 年以来有数十家大型企业异地重建或关闭 污染土地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土 2.4 中国污染场地修复与控制的开端 地再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障碍。目前一 近年来在快速城市化和污染土地 些位于城市中的老工业区由于污染问 再开发过程中,发生了一些严重的土 题迟迟不能进行再开发。环境污染(包 地污染事件(见专栏 1)。其中有些事 括地下水、土壤、危险废弃物和一般 件经过媒体报道,引起了公众的关注。 固体废弃物的持续倾倒)以及土地所 例如,2004 年北京市宋家庄地铁工程 有者及开发商的责任问题都成为原工 施工工人的中毒事件,已成为中国重 业用地再开发及城市发展的障碍。城 视工业污染场地的环境修复与再开发 市中污染土地的遗弃及其延迟再开 的开始。“宋家庄事件”发生后,原国家 发,还会产生更为深远的社会影响, 环保总局 2004 年发出通知,要求各地 诸如生活环境差、就业机会减少甚至 环保部门切实做好企业搬迁过程中的 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等等。 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一旦发现土壤污 染问题,要及时报告总局并尽快制定 3 专栏 1 :中国城市污染场地事件报道 北京宋家庄地铁站中毒事件 2004 年 4 月 28 日,北京宋家庄地铁站施工过程中发生一起中毒事件。宋家庄地铁站所在 地点原是北京一家农药厂厂址,始建于上世纪 70 年代。尽管已搬离多年,但仍有部分有毒有 害气体遗留在地下。当挖掘作业到达地下 5 米处时,3 名工人急性中毒,后被送往医院治疗, 该施工场地随之被关闭。之后北京市环保局开展了场地监测并采取了相关措施。之后污染土壤 被挖出运走进行焚烧处理。该事件标志着中国重视工业污染场地修复与再开发的开始。 来源:新华社《瞭望》周刊,2009 年第 9 期 武汉三江地产项目场地 2006 年,在华中最大的工业城市武汉,一块面积 280 亩的地块被售予三江地产进行住宅开 发。该土地位于汉江沿岸,靠近汉江入长江处,具有非常高的开发价值。然而,4 年之后,该 场地空空荡荡,当初规划的建设并没有实施。其原因是项目开工后不久发现土壤中含有大量的 残余杀虫剂。几名建筑工人中毒,被送往医院治疗。土地出售方武汉土地储备中心由于在土地 交易前未能充分开展场地评估和信息公开,已向三江地产赔偿了 1.2 亿元人民币。据估计该块 场地的修复费用可能数亿元人民币。 来源:《时代周刊》 2010 年第 10 期 污染控制实施方案。 征集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方 2004 年上海开始筹备 2010 年世博 案。 会后,专门成立了土壤修复中心,对 2.5 面临的挑战 世博会规划区域内的原工业用地污染 目前,污染土地修复和再开发对 土壤进行处理处置。到目前为止,中 于政府、企业所有人、开发商及本地 国已成功完成了多个场地的土壤修复 社区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挑战。因 工作,如北京化工三厂、红狮涂料厂、 此,污染场地的监督与管理已逐渐成 北京焦化厂(南区)、北京染料厂等。 为环境主管部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职 这些案例为中国污染土地的修复和再 责。 开发提供了宝贵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在中国,行之有效的针对污染土 同时,在老污染场地的修复与再开发 地管理的制度和法规,目前尚在逐步 的过程中,工业标志物受到保护并得 建立和完善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需 到重新利用。例如,上海南市发电厂 要解决。开发适合中国实际、费用效 的主厂房被成功转化为上海世博会的 益好的修复技术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一个展馆。另外,北京市采纳了 2007 2008 年,环境保护部强调了中国目前 年北京市“两会”期间 50 余位市人大代 土壤环境及其管理面临的严峻形势, 表和政协委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决 指出:(1)中国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 定暂停对焦化厂的拆除,向全球公开 4 重,其中以工业企业搬迁遗留遗弃场 那样修复之后并不用于开发从事其他 地为主;(2)土壤污染类型多样,呈 经济活动,在中国,由于土地资源紧 现出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复合 缺,很难找到适于开发利用的新的土 污染的局面;(3)由土壤污染引发的 地。因此,大量棕地面临再开发,其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群体性事件逐 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土地清理之后 年增多,成为影响群众身体健康和社 新的开发商购买和开发后的责任界 会稳定的重要因素;(4)土壤污染途 定。如果场地被证实仍然存在污染或 径多,原因复杂,控制难度大;(5) 者污染判定的标准变得更加严格,那 土壤环境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全社 么,他们未来的职责范围是什么呢? 会土壤污染防治的意识不强;(6)风 对于棕地的历史污染者和未来开发商 险和“暴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来说,责任的问题都必须清楚解决。 污染土地需要进行清理的原因很 而责任的界定对于清理后棕地的出让 多,如减少对居民健康的威胁,改善 价格和开发都具有重要影响。责任界 环境,为城市发展提供新的可利用的 定不清楚,开发商在对棕地进行大规 土地。然而,不像美国超级基金场地 模投资时就会存有顾虑。 5 3. 政府计划、目标和行动 由于中国很多城市开展的企业搬 相应的行动措施。提出的行动方案包 迁和污染场地修复及再开发带来了环 括:全面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初 境和发展问题,中央及地方政府对土 步建立土壤环境监测网络;编制完成 地污染高度重视,并且已经开始为污 国家和地方土壤污染防治规划,初步 染场地的修复及其再开发作出响应。 构建土壤污染防治的政策法律法规等 为了调查中国土地污染的现状, 管理体系框架。 自 2006 年起,原国家环保总局(现环 2008 年国家环保部提出了到 2015 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启动了 年中国土壤污染防治的主要目标:基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及其预防措施的调 本建立土壤污染防治监督管理体系, 查工作,特别是对农业用地的调查, 出台一批有关土壤污染防治的政策法 预算资金达 10 亿元人民币,计划 2010 律法规,土壤污染防治标准体系和土 年完成。这次调查的总体目标是:全 壤环境监测网络进一步完善;建立土 面、系统、准确掌握全国土壤环境质 壤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土壤环境保护 量总体状况,查明土壤污染类型、范 监管能力明显增强,公众土壤污染防 围、程度以及土壤重污染区的空间分 治意识显著提高;土壤污染防治规划 布情况,分析污染成因,并提出环境 全面实施,开发新的土壤污染防治技 管理措施。此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 术,污染土壤修复与综合治理示范项 查的范围包括除台湾省和港澳地区以 目取得明显成效。 外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所辖全部 在地方层面上,一些省级或者市 陆地国土,调查的重点区域是长三角、 级政府,如上海、北京、重庆、武汉、 珠三角、环渤海地区、东北老工业基 沈阳和浙江已经在污染场地修复方面 地等。目前,全国土壤调查的成果仍 采取行动。例如,针对 2010 年上海世 在整理和分析过程中。 博会会展场馆,上海市发布了相关土 2008 年 6 月,环境保护部发布《关 壤清理标准,这是中国首次出台此类 于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 标准。2007 年,北京市环保局发布了 该意见提出了中国土壤污染的重大问 《场地环境评价导则》和《关于开展 题、政府的具体要求、实施方案以及 工业企业搬迁后原址土壤环境评价有 6 关问题的通知》。重庆市环保局在该 项目。沈阳市环保局、沈阳市规划和 市工业用地方面一直贯彻执行地方有 国土资源局联合印发了《沈阳市污染 关环境保护条例,进而正在起草制定 场 地 环 境 治 理 及 修 复 管 理 办 法( 试 《重庆市污染场地环境监督与管理办 行)》,另外还开展了风险评价和修 法》。浙江省环保局正在制定《土地 复技术的示范项目。沈阳市已经全面 污染防治与修复管理框架》,目前正 完成了原沈阳市冶炼厂场地的清理工 在开展风险评估体系和修复技术示范 作。 7 4. 土地污染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 目前,中国土地污染防治的法律 “ 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需要终止 法规还很不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多 的,应当事先对工业固体废物的贮存、 散见于一些法律法规的条文中,如《宪 处置的设施、场所采取污染防治措 法》、《刑法》、《环境保护法》、 施”,条款还指出了当事人的义务和费 《土地管理法》、《固体废弃物污染 用承担方。 防治法》、《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 然而,与污染土地有关的法律法 境防治办法》、《水土保持法》、《土 规缺乏系统性和不一致性,并且没有 地复垦条例》、《城市房地产开发经 一个专门针对土壤污染法规。而且现 营管理条例》。 有的法律规定还非常笼统,尚缺乏具 4.1 现有法律体系 可操作的细则和有威慑力的责任追究 例如,《宪法》只是规定了合理 条款。对于土壤污染中具体的控制和 利用土地和防止土壤污染的粗放原 预防要求及措施,这些文件的指导作 则。《刑法》则对一些可能造成土壤 用及约束力还远远不够。制定专门的 污染的行为规定了相应的刑事责任。 《土壤污染防治法》已成为当务之急。 《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规定固体 环保部正在力争将土壤污染防治法的 废弃物是指一般固体废物、城市垃圾 制定工作列入全国人大的立法计划中 和工业固体废弃物,而并没有具体指 去。 出污染土地。 《土地管理法》规定, 近年来,针对中国污染土地的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维护排 理,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专门的文件及 灌工程设施,改良土壤,提高地力, 规定:原国家环保总局(现环境保护 防止土地荒漠化、盐渍化、水土流失 部)2004 年发布了《关于切实做好企 和污染土地”。《土地复垦条例》规定 业搬迁过程中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通 “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掘、塌陷、 知》;2008 年又发布了《关于加强土 压占等活动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 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环发 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 《固 [2008]48 号)。 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第 35 条规定, 原国家环保总局 2004 年发出的通 知并非强制性的法规,在可操作性方 8 面也还不够具体,但仍然在一定程度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上推动了城市工业企业搬迁场地的污 (HJ/T164-2004)和水利部 染控制和管理。2008 年环境保护部又 《水环境监测规范》(SL219 发布的《关于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98); 的意见》,要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充  质量标准: 《地下水质量标准》 分认识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的重要性和 (GB/T14848—93)、《土壤 紧迫性,明确了土壤污染防治的指导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 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及土壤污 (GB15618—1995)、《工业 染防治的重点领域,提出了强化土壤 企业土壤环境质量基准》 污染防治工作的措施。该文件把“建立 (HJ/T25—1999),尽管后者 健全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和标准体 很少使用。 系 ” 作为突出土壤污染防治的重点领 另外,《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 域之一。然而,考虑到土地污染对中 全面修订工作也在紧张进行中,一系 国发展的重要影响,这些文件尚且不 列的场地管理标准也正在酝酿出台, 能发挥一部真正的土壤污染防治法的 包括:《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暂行 规制作用。 办法》( 2009)、《污染场地环境监 4.2 技术标准 测技术导则》( 2010 )、《污染场地 土壤污染控制的技术标准同样是 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2009 )和《污 土地污染防治的标准体系完善中的不 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 2009 ) 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目前,中国在土 等,这些标准目前正处于审阅、研讨 壤污染监测监控、环境风险评价及土 与修订中。 壤修复技术等方面还没有建立完备的 4.3 地方法规和政策 技术指南及标准,一系列暂行管理标 建立地方法规,对于中国这样地 准和技术指导方针还在试用或起草的 域广阔,土壤类型众多,土壤性质复 过程中,比如: 杂多样,自然地理条件差异大,经济  《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 水平发展不均衡的国家,显得尤为必 评价标准(上海世博会暂行)》 要。某些发展较快、经济实力较强的 (HJ350—2007); 省市已经开展了一些探索,根据污染  监测标准:《土壤环境监测技 场地开发利用过程中环境管理和土壤 术规范》(HJ/T 166—2004)、 修复的需要,分别制定出台了相关的 9 地方法规和配套技术标准。比如: 或排放的有毒有害物质,并对 被污染的土壤进行治理。  2006 年 3 月,浙江省颁布了《浙 江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  2007 年,沈阳市环保局、沈阳 例》,规定对污染土壤要实行 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联合印发 环境风险评估和修复制度。 了《沈阳市污染场地环境治理 及修复管理办法(试行)》(沈  2007 年 1 月,北京市环保局印 环保[2007]87 号),对污染场地 发了《场地环境评价导则》, 的评估与认定进行了规定。 规范了在北京市范围内从事场 地环境调查、评价的工作程序  《关 2008 年 6 月重庆市政府印发 和技术方法。 于加强我市工业企业原址污染 (渝 场地治理修复工作的通知》  2007 年 5 月,重庆市颁布了《重 办发[2008]208 号),提出了要 庆市环境保护条例》,规定生 严格执行污染场地的风险评 产经营单位在转产或搬迁前, 估。 应当清除遗留的有毒有害原料 10 5. 机构安排、管理流程及利益相关者的分析 5.1 中央机构 与编制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规划,协 在中国,土地为国家所有,政府 调生态建设、能源资源节约和综合利 是国有土地使用权的主体。由国土资 用的重大问题,综合协调环保产业和 源部代表国务院依据法律和国务院的 清洁生产促进有关工作; 规定行使中央政府统一管理土地的职 (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国 权。具体管理部门为国家土地管理局, 务院交办的城市总体规划、省域城镇 其主管全国土地的统一管理工作,包 体系规划的审查报批和监督实施,参 括:拟订和贯彻、执行关于土地的法 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的审查,拟 律、法规与方针、政策;主管全国土 订住房和城乡建设的科技发展规划和 地的调查、统计、登记和发证工作; 经济政策。会同或配合有关部门组织 组织有关部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 拟订房地产市场监管政策并监督执 划;管理全国土地征用和划拨工作, 行,指导城镇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和 负责需要国务院批准的征、拨用地的 开发利用工作,提出房地产业的行业 审查、报批;调查研究,解决土地管 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 理中的重大问题;对各地、各部门的 国土资源部正通过与其他部委的 土地利用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并做 沟通交流强化土地管理,如 2010 年 3 好协调工作;会同有关部门解决土地 月国土资源部召开有关部门和用地大 纠纷,查处重大违法案件;等等。 户座谈会,与国家发改委、工信部、 除了国土资源部以外,还有其他 住建部等 16 个部门有关负责人座谈, 一些部委也就土地问题的有关方面不 共商土地管理,其中清理盘活闲置土 同程度地参与土地管理。主要有: 地被确定为 2010 年重点任务之一。 (1)环境保护部:负责环境污染 中国的城市工业污染土地的管理 防治的监督管理;制定水体、大气、 涉及包括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 土壤、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管理制度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 并组织实施; 委员会在内等多个部委。尽管国家对 (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参 各部委的职责有界定与划分,但从实 际情况来看,目前国内各大部委的职 11 责和权限划分界限有时不是很清晰, “四委”批复(市经委、市发改委、市规 甚至还存在交叉管理及管理缺位的现 委和市政管委),才能实现搬迁企业 象。特别是在污染土地问题的管理上, 土地使用权的转让。他们各自的职责 由于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管理程序尚 如下: 未步入正轨,大多是采取针对具体场 (1)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地具体处理的做法,从先期开展的几 (简称经委):研究拟订并组织实施 个场地再开发管理来看,基本是在摸 本市工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信息 索中前进。 化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推进产业布 作为污染管理的最高行政主管单 局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位,环境保护部即将出台的《污染场 ( 2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地土壤环境管理暂行办法》(2010 年 (简称发改委,原计委)承担规划本 6 月该文件正处于征求意见过程中), 市重大建设项目和生产力布局的责 对污染场地土壤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 任;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参与编制 制度进行了规定,即何时启动调查与 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供应计 评估、调查什么内容、按照什么程序 划;参与编制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规 进行调查等。同时规定了污染场地土 划; 壤修复治理和污染场地档案管理制 (3)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简称规 度,包括何时启动修复治理、对修复 委)负责组织编制本市城市总体规划、 治理方案和工程实施的具体要求、修 中心城和新城规划、城市设计导则、 复治理结果如何处理以及对相关机构 特定地区规划;负责本市城乡建设用 资质要求等。该管理办法将有助于促 地和建设工程的规划管理;负责城乡 进城市工业污染土地的管理机制进一 发展建设中重大项目的选址论证工 步明确。 作;承担土地储备和土地供应工作的 5.2 地方政府 规划研究和规划审查;负责建设用地、 在地方层面(县、市、省),县 建设工程规划行政许可工作。负责城 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 乡规划、建设工程规划实施的监督管 (一般为土地管理局)主管本行政区 理。 域内的土地的统一管理工作,地方的 (4)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是城市规划管 (简称市管委)负责本市环境卫生的 理局。以北京市为例,企业搬迁需要 组织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会同市环 12 境保护部门核准生活垃圾处置设施、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利用或处 场所的关闭、闲置或拆除;制定工程 置规定,并组织实施。 污染扰民企业搬迁工作程序见图5-1。 1. 市规划委对拟搬迁企业原厂址改变用地性质的批复; 2.市规划委对新厂址建设的规划意见; 3.总公司(区县)对所属搬迁企业新建项目立项,给市计委的请示; 4.搬迁企业新建项目的搬迁建设方案。 项目立项(市计委工业处) 1.市计委立项批复; 2.双方签订的土地转让协议书并需有公证处出具的公证书; 3.总公司(区、县)级为其所属企业转让土地向 "四委"报送的请示; 4.市规划委出具的新厂建设地址的规划要点,原厂址开发的规划要点; 5.企业转让原厂址土地的地价评估报告(有资质的房地产评估事务所); 6.开发商受让原厂址土地使用权向"四委"报送的请示; 7.开发商受让原厂址土地使用权董事会决议(应是全体董事签字); 8.开发商出具近期在银行的存款证明(应不少于土地总转让金额的 1/3); 9.市工业技术开发中心关于"土地使用权转让"的评估报告。 对搬迁企业土地使用权转让批复(四委联合,由市经委环保处牵头) 1.市计委的立项批复; 2.“四委”对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批复; 3.总公司(区县)提交所属搬迁企业新建项目可行性报告,送市经委的请示; 4.搬迁企业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5.有关综合部门对新建项目"三同时"的意见。 新建项目可行性报告的批复(市经委规划处) 新建项目扩初的审批(市规划委) 项目的竣工验收(市经委规划处) 图 5-1 北京市污染扰民企业搬迁工作程序 13 由图5-1可见,作为地方环境保护 图5-2为北京市土地再开发的基本 的主管部门,市环保局并未被列入审 程序。土地再开发流程分为两个阶段 批程序的主管机构中。 (图5-2):其一为土地收购储备阶段, 2007年,北京市环保局发布《关 土地将经过收购——整理——储备 于开展工业企业搬迁后原址土壤环境 ——出让四个步骤;其二为土地招标 评价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工业用 出让阶段。在这样的管理体制下,政 地原址在二次开发利用前必须进行场 府控制土地一级市场,并通过土地储 地环境评价。该通知在一定程度上促 备制度和拍卖等手段将污染土地供应 进了工业污染场地的环境治理与修 土地市场。 复。 土地再开发阶段 内容 产权征收、人口 土地收购 迁离 房屋拆除、 土地整理 土地平整 编制土地 土地储备 出让计划 开发商 土地招标出让 竞标 中标开发商实施 再开发 再开发 图 5-2 中国土地再开发基本程序示意图 5.3 利益相关方及各自的角色 污染土地再开发利用过程中,利 括:金融机构(银行等)、研究机构、 益相关者包括直接利益相关者和间接 仲裁或诉讼机构、媒体、社会公众、 利益相关者。直接利益相关群体主要 后代、生态保护组织、非政府组织等。 包括以下几种:当地政府、社区居民、 各直接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利益与责任 企业和开发商。间接利益相关群体包 关系见图5-3。以当地政府和开发商的 14 关系为例,棕地往往位于城市中心地 险。污染土地的开发也为社会创造了 带,占据着商业价值较高的黄金地段。 新的就业机会,激发社区活力,减少 中国虽没有对污染土地的开发做出详 了污染土地对居民健康的威胁,有利 细的规定,但是国家积极引导对废弃 于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因此污染土 地的开发,提倡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 地的开发对区域及城市社会经济发展 这一宏观政策降低了开发商的投资风 和居民生活具有重大的意义。 政府 责任 治 地方 问题 归属 发展 解决 理 开发 参与治理 棕地 开发商 当地居民 利润 健康、就业机会等 污 搬迁 责任 染 补偿 责任与补偿 归属 原企业 责任与补偿 图 5-3 污染土地开发各直接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图 然而,开发污染土地必须达到环 公共资产的管理者,为了有效利用土 境保护部门规定的污染治理标准,这 地资源,可以采取优惠措施吸引开发 样不仅成本高、耗时长,而且还要承 商开发利用污染土地。这些优惠措施 担开发后污染物滞存可能带来的各种 如何制定,如何明确和合理地分配清 风险。开发商一方面想通过污染土地 理与补偿的责任,也会政府、土地整 的开发获取丰厚的利润,另一方面又 治和开发方以及居民共同关注的问 担心污染土地带来的风险。政府作为 题。 15 6. 中国修复技术及其市场 近年来,在政府财政支持下,中 公司、科研机构共同完成的。已开展 国开展了多个类型场地的修复技术设 的场地修复类型已基本涵盖了目前已 备研发与示范项目。尽管可以罗列的 知的主要类型,如化工场地、采矿业 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的修复技术很多, 和冶金业场地、石油污染场地、农药 但实际上,经济实用的修复技术很少。 类场地和电子废弃物场地等。从修复 中国目前应用比较成熟的修复技术是 技术上看,使用比较成熟的技术主要 以挖掘后异位处理处置为主,包括填 是异位的处理处置,包括挖掘-填埋处 埋和水泥窑共处置技术等。多种原位 理和水泥窑共处置技术等,还有相当 修复技术尚处于研究开发阶段。 一部分修复技术与设备在研究开发之 中国目前已开展的修复与再开发 中,如生物修复技术和气相抽提技术 试点与示范场地尚为数不多(见表 等,特别是一些原位的修复技术,都 6-1),已开展的场地修复工作大多在 还处于试验和试点示范阶段(参见第 充分借鉴国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有 2.3 节)。国内先行开展试验与示范项 些场地的修复是国内有关机构联合国 目的城市有北京、上海、重庆、浙江、 外环保 江苏和沈阳等。 16 表 6-1 中国已开展的修复与再开发试点与示范场地 年份 土壤类型 主要污染物 主要技术 处理规模 处理目标 2005 重金属污 铅等金属类污 诱导植物提取法、化学 试点 展览会用地 染土壤 染物 固定法、化学淋洗法、 电动修复技术 2007 化工污染 四丁基锡、邻 水泥窑焚烧固化处理技术6.5 万 m3 居住用地环 土壤 苯二甲酸二辛 阻隔填埋处理技术 境标准 酯、滴滴涕、 铅等 2007 农药厂污 滴滴涕、六六 水泥窑焚烧固化处理 14 万 m3 居住用地环 染土壤 六等有机物 技术 境标准 2008 染颜料土 重金属、半挥 热解吸、水泥窑焚烧固 5.2 万 m3 居住用地环 壤污染 发化学有机物 化处理技术 境标准 2008 石油化工 苯及硝基苯 阻隔填埋处理技术等 8,000 m3 消除环境风 污染土壤 险隐患 2008 煤化工污 酚、硫化物和 固废填埋处理技术等 2,000 m3 商业开发用 染土壤 多环芳烃 地标准 2008 石油污染 油泥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 试点 污染去除 场地 2009 化工污染 挥发性、半挥 生物堆及异位通风修 试点 居住用地 土壤 发性有机物 复技术等 2005 PCBs 管 封存的 PCBs 储存点位清理、 低浓度 示范 / 理与处置 废物、PCBs PCBs 废物处理、PCBs 示范项目 污染土壤和水 变压器在线脱氯、 储存 设施管理、 高浓度废物 长距离运输 中国土壤修复市场目前尚处于实 开发了多种较为成熟的技术,积累了 验阶段和市场培育阶段。一些国内及 大量宝贵经验,形成了一个产业。中 国外环保企业积极开展土壤修复工程 国应该充分利用世界先进的技术和设 实践,并对土壤修复市场进行培育。 备,积极与土壤修复产业发达的国家 发达国家开展土壤修复早于中国几十 开展技术合作,尽快推动土壤修复技 年。在污染土地修复治理方面,已经 术的进步与市场的完善。 17 7. 城市案例:北京和重庆 7.1 城市案例 1:北京 工业搬迁及土地污染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及产业结构调整得 为了改善环境和调整产业结构, 到了改善;(3)搬迁企业通过土地转 北京市政府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对 让获得了发展资金,成为他们迁入地 城市中心地带工业企业实施关闭或搬 的经济增长引擎。 迁。显然,城市发展需要大量的土地 尽管取得了很大成就,大规模的 供应,以满足公共设施、居住和商业 工业搬迁也确实留下了大量的污染场 用地需要,这样工业场地的修复和重 地。部分场地含有多种污染物,土壤 新开发就显得极为必要。 2001—2005 和地下水污染严重。目前,北京在污 年间,北京搬迁了 142 家工厂,置换 染场地管理上面临着管理、技术和资 出 878 万平方米土地可供重新利用。 金等多方面的挑战。 另一项统计数据表明,有 300 多家工 地方法规建设 厂被搬迁出城市中心地带,空出 900 2004 年宋家庄地铁站中毒事件标 多万平方米土地。其中,包括 2005 年 志着工业污染场地环境管理开始得到 开始搬迁的首钢和 2006 年开始搬迁的 公众的广泛关注。宋家庄事件发生后, 专栏 2 北京市政府对污染场地的应对行动 2004 年 4 月,宋家庄中毒事件及处理。 2005 年, “十一五”规划将首钢及东南郊化工企业厂址的土壤与地下水污染控制列为两件重 要环境保护工作。 2005 年,启动潜在污染场地的调查工作,对 18 个工业场地开展了调查和简单取样。 2007 年 1 月,北京市环保局颁布了《场地环境评价导则》,要求对污染场地开展评价工作。 该导则已得到广泛使用。 2007 年 7 月,北京市环保局颁布了《关于开展工业企业搬迁后原址土壤环境评价有关问题的 通知》。 目前,北京市正在支持一个关于场地环境风险评价筛选值的研究,目的是建立起污染场地管 理标准。 北京焦化厂。 北京市颁布了一系列的地方法规文 工业企业搬迁的成功之处在于: 件,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见专栏 (1) (2) 基本治理了城区工业污染源; 2)。 18 迄今为止,北京已初步建立起来 和地下水取样与分析,以识别污染的 工业搬迁遗留场地环境评价和管理相 水平和地理边界,并进行进一步的定 关法规框架。其中,《场地环境评价 量风险评价,包括暴露和毒性分析。 导则》(2007年1月)和《关于开展工 在风险分析中要考虑未来的土地利用 业企业搬迁后原址土壤环境评价有关 方式(住宅、农用、工业和商业)。 问题的通知》(2007年7月)具有非常 最终,要提出修复目标,措施和费用 重要的意义。 估计。 《场地环境评价导则》目的是识 《关于开展工业企业搬迁后原址 别场地潜在的污染,根据现状或将来 土壤环境评价有关问题的通知》重述 的土地利用要求进行风险评价,确定 了国家环保总局关于污染场地管理的 场地修复要求并推荐修复方法,为土 原则,即“谁污染,谁治理”。这个通知 地将来的利用决策提供基础。该导则 在某种程度上是上述《场地环境评价 还规定了分阶段进行场地环境评价的 导则》的配套文件。该通知规定,在 步骤。 工业用地原址重新开发利用前必须: 步骤 1——污染识别:通过文献调  进行场地环境评价; 研、现场考察以及访谈土地所有者,  针对污染场地必须制定有一个 经营者及环境管理部门识别存在环境 土壤治理修复方案; 问题的潜在污染区域。环评单位采用  污染场地的治理修复费用由造 专业分析来判断场地是否被污染,并 成污染的企业来负责; 准备一份场地调查清单。  污染场地经治理修复合格后, 步骤 2——污染确认:对土壤及地 方可进行其他用途的开发建 下水进行取样和分析,识别和分析污 设。 染状况。根据分析结果,环评单位需 北京市污染场地管理法规框架重 要确定污染位置,类型和水平,并进 点在于确定责任主体以及相关方的责 行人群健康和环境质量初步风险评 任。在管理框架中,“谁污染,谁治理” 价。在这个阶段,要提出初步修复计 的原则得到了明确,不同政府部门的 划并进行评价。 职责也有相应的规定。另外一个重要 步骤 3——风险评估与治理措施: 成果是《场地环境评价导则》的出台, 进行风险评价,提出清理和修复措施。 规范了土壤评价的方法和程序,有利 在这一阶段,需要进行更密集的土壤 19 于控制现有场地的风险。然而,考虑 污染土壤总计达到14万立方米。土地 到场地污染管理的复杂性,特别是从 拍卖时招标文件明确要求,中标人必 场地鉴别到重新利用整个开发周期所 须根据北京市环保局制定的污染土壤 蕴含的风险,应当逐渐完善相关法规 处置方案,制定相关方案并实施,避 建设,进一步明确环境行政主管部门 免土壤二次污染。最后,开发商花了 的职责。 几千万元人民币清理了所有的污染土 清理与修复工作 壤,采用水泥窑焚烧固化技术进行了 上述环境方面的考虑和要求已经 处置。整个修复过程都是在北京市环 被纳入老工业污染场地的土地转让和 保局的监督下实施的。处置完成后, 重新开发相关的法规。2007 年以来, 北京市环保局在验收中进行了场地监 北京市有 50 多个污染场地开展了环境 测并记录在案。随后,该块土地才得 评价工作,包括炼钢、焦化、化工、 到进一步开发。 染色、纺织、汽车和杀虫剂厂。评价 这个修复案例表明,环保部门的 结果表明,部分场地受到污染,如果 全过程介入,保证了场地清理的实施 不进行土壤修复就无法达到规划用途 和风险的控制;当然,北京的优势在 所要求的环境标准。其中部分场地污 于地价较高,修复费用可通过土地转 染严重,污染深达地下 20 多米。目前, 让金补足。只要具备这个条件,同时 有若干场所已经得到清理,采用异位 确保场地评价及时进行,过程透明, 修复技术对污染土壤进行了处置。这 那么,这种做法就是可行的。 些技术,如阻隔填埋及水泥窑焚烧共 面临的挑战 处置技术,已得到多次应用,如北京 城市发展中的土地短缺,使得北 市第三化工厂、北京红狮涂料厂、北 京市污染场地修复与回用的需求非常 京轮胎厂和北京染料厂。共清除了数 迫切。北京市需要进一步推进机构和 十万立方米的污染土壤。 法规建设,建立起一个污染场地管理 修复案例 体系,采用市场机制募集资金来支持 北京红狮涂料厂场地清理。该场 污染场地修复工作。 地20世纪50年代建有杀虫剂厂,80年 7.2 城市案例 2:重庆 代转为涂料厂。评价结果表明,该场 工业搬迁及土地污染 地主要的污染物为“六六六”和滴滴涕, 重庆市地处中国西南部,是一个 20 专栏 3 重庆污染场地地方政策与法规建设 市人大法规  《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2007) 第 47 条:生产单位在转产或搬迁前,应对污染土地进行治理; 第 104 条:未按规定治理被污染土壤的,有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 10 万 元以下罚款。 市政府文件  《关于加快实施主城区环境污染安全隐患重点企业搬迁工作的意见》(渝府发【2004】 59 号)  《关于加强我市工业企业原址污染场地治理修复工作的通知》(渝办发【2008】208 号)  市环保部门文件  《关于转发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切实做好企业搬迁过程中环境污染防治的通知》(渝环发 【2004】78 号)  (渝环函 《关于切实做好企业搬迁后原址土地开发中防治土壤污染工作的通知》 【2005】 249 号)  《关于加强关停破产搬迁企业遗留工业固体废物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渝环发 【2006】59 号)  《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我市关破及搬迁企业原址污染场地监督管理工作的请示》(渝 环【2008】49 号) 大型工业城市,工业部门涵盖化工、 半挥发性有机物等。 冶金、机械加工、仪器仪表、精细化 重庆市已经意识到场地污染管理 工等。从2002年起,重庆市开始将老 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目前已经建立起 污染企业从城市中心地带搬迁出去, 一系列政策和法规,明确了主要的机 以改善环境,促进城市发展。列入市 构责任,开展了基线调查,并实施了 政府搬迁计划的企业有137家,在管 若干示范项目。重庆市还部署了一系 理、技术和资金方面给重庆市带来很 列战略计划,包括2015年之前要建立 大挑战。搬迁后绝大多数工业用地将 起全市防控体系,设立专门资金进行 重新开发利用为城市发展用地。但是, 污染场地清理和修复等。 长期工业生产排放所积累的污染物导 地方法规建设 致了大量的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调查 根据中国环境保护法、民法通则 表明,重庆市污染的土壤约有数十万 和土地管理法相关规定,重庆市政府 立方米。并且,土壤污染物种类十分 明确了场地污染责任的若干原则,即 复杂,包括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和 “谁污染,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 21 和“谁所有,谁负责”。自2004年以来, 水泥窑焚烧来处置化工厂污染土壤的 重庆市各部门陆续颁发了一系列污染 项目即将结束。 场地管理的相关法规(见专栏3)。 地方政府的战略和行动计划 这些相继出台的法规文件表明, 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重庆环保 重庆市政府高度重视场地污染问题, 局在2008年提出了下一步污染土地管 将污染场地修复视为实现“宜居重庆, 理的战略行动方案。 健康重庆”这一城市发展目标的有机 (1)建立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预警 组成部分。重庆没有像北京那样颁布 机防控体系,提出了预警防控规划时 了一个专门的场地环境评价导则,而 间表: 是将场地环境评价列入现有的环评机 2008年:前期工作; 制。重庆市还规定了“预防为主、防治 2009年:试点5家工业企业启动土 结合”的原则;按照“不欠新账、逐还旧 壤及地下水预警防控体系建设试 账”的原则推进污染场地的治理。 点; 在机构层面上,重庆市环保局通 2010年:扩大至10家试点; 过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负责对全市搬 2011—2014年:所有新建工业企 迁企业土地污染状况开展摸底调查。 业场地防控体系纳入环保“三同 此外,重庆市还定期对相关企业进行 时”要求; 政策宣讲,逐渐加强执法力度。 2015年:全市工业企业分批次完 这些法规和文件收到了预期效 成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预警及防控 果,重庆市污染场地的修复与重新开 体系建设。 发取得了很大进展。同时,市政府向 (2)建立多元化的清理修复资金 污染场地环境风险评价提供专项补贴 投入机制: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 资金,过去几年一直在显著增加。2007 投资,谁受益”,和“谁所有,谁负责” 年,有 15 个场地开展了评价工作,耗 的原则,将来的污染场地修复资金来 资 2 亿元人民币;到 2009 年,有 45 源将由三部分组成,即企业污染治理 块场地进行了评价,耗资 8 亿元人民 资金、土地污染治理专项资金(特别 币。到目前为止,启动了了 5 个示范 是针对土地权属不明,污染责任不清 清理修复项目,其中一个采用挖掘及 的土地)以及其他资金(见专栏4)。 22 专栏 4 :污染场地修复资金来源 企业污染场地修复与重新开发治理资金  申请国际金融机构政策性优惠贷款,建立搬迁污染企业退出帮扶基金;  通过污染企业推出帮扶基金,向搬迁企业提供贷款用于污染场地治理修复;  修复后土地出让金偿还贷款。 土地污染治理专项补助资金  从每年城市建设用地土地出让金中计提累计建立城市建设用地土地污染治理补助基金 (需与财政国土部门协调);  与国土部门协调,建立土地污染治理专项补助资金管理使用办法;  向土地权属不明、污染责任不清或短期内无出让开发计划的污染土地或者用于城市市 政公用设施建设的污染土地提供专项补助。 来源:重庆市环保局 面临的挑战 好的修复技术也是重庆所急需的。建 初步估计重庆市目前场地清理和 立适宜的场地修复标准也是接下来的 修复需要20亿美元。重庆市在资金方 重要工作之一。 面缺口很大。而技术可行、成本效益 23 8. 建议和结论 污染场地的环境修复和再开发在 要障碍。因此,解决污染土地治理和 中国尚属新生事物。污染土地的预防、 开发资金筹措有赖于合适的资金机制 控制以及污染土地修复都还需要很大 建立。一种包括激励机制和基金制度 程度的完善与提高。总体看来,中国 在内的合理的资金机制,对于污染土 在很多方面存在不足:法律法规有待 地的修复和再开发至关重要。一些财 健全和完善(包括事前和事后责任及 政手段,包括环境税收、清理补贴、 风险);场地评价、清理和修复缺乏 贷款、担保和市场许可等,对于建立 统一标准;缺乏污染场地调查和修复 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都是十分必 所需的成熟的技术方法和实践经验; 要的。中国不论在中央还是地方,目 缺乏必要的资金筹措机制。中国还需 前还没有像超级基金和棕地修复基金 在污染土地场地信息社会公开、强化 这样专门用于修复治理污染场地的基 国家和地方能力建设以及公众参与等 金计划。对于已知责任的污染场地, 方面进一步完善。 尚且没有明确用于治理的资金渠道; 8.1 法律体系 对于未明确责任的污染场地,更没有 分析指出,中国在污染土地防治 专门的配套资金用于这些污染场地的 以及污染土地再开发方面的法律法规 修复和综合整治,资金机制亟待完善。 尚不完善。有关土壤污染防治规范仅 “污染者付费 ” 原则在实践中应该加以 散见于一般性的环境保护法规中,且 深入研究,还可从美国超级基金法案 规定笼统,这使得利益相关方之间难 到污染土地法案的转变中汲取经验教 以明确法律责任和义务。因此,需要 训 , 以便开发出一套合理的可操作的 一部土壤污染防治专门法来明确土地 污染土地管理体系。 污染和修复中的责任和义务,以便对 8.3 国家土壤污染标准以及污染土地 所有利益相关方提供清晰准确的指 清理和修复的技术指南 导。 尽管国家发布了一些临时的标准 8.2 资金筹措机制 和指南,有的地方政府也出台了一些 污染土地修复治理费用很高,资 地方规定,相关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 金问题成为很多污染地块再开发的主 一直在使用或参考不同国家关于污染 24 土壤健康风险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但 的成功实施需要多部门之间、多群体 是,缺乏统一的标准,在客观上却导 之间、多学科之间甚至跨领域之间的 致了评价结论的不一致与不可比性, 通力合作。中国在国家和地方两个层 还使得法律法规体系的发展变得复杂 面上都是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 化。中国需要加速与土地污染预防和 划两个体系调配城市用地,但由于管 处理相关的国家标准和技术指南的官 理体制的原因,土地总体利用规划与 方批准、发布与实施进程。同时,还 城市规划是分开的。目前,两个政府 应该鼓励地方政府依据地方的情况发 部门的在这方面的职责划分欠明确, 布更为严格的标准。 导致了污染土地修复和再开发中的混 8.4 清理技术 乱和管理困难。环境主管部门(包括 在污染土壤修复实践方面,中国 环境主管部门之下的各分支机构)在 需要有效且实用的技术。污染土地修 城乡污染土地的预防和控制方面的职 复的技术方面,目前符合中国实际的 责规定并不十分具体。土地利用规划 程序标准,且技术可行、费用成本效 (决定土地的使用)和污染土地管理 益好的清理修复技术显得不足或仍在 (明确修复标准和要求)之间的关系 摸索之中。中国城市发展中由于土地 尚不十分清晰。所以,需要政府加强 的紧缺要求有效的土壤修复需在短时 统筹和协调,在场地调查、制定土地 间内完成,因此对修复技术选择的要 规划到修复标准制定等问题上加强部 求很高。但是,先进而有效的实用技 门间的协调与合作,应涵盖场地调查、 术匮乏无疑是污染土地再开发中的重 评价、土地产权转让、设计与实施、 要障碍。因为,根据每个场地的未来 修复标准、完工验收和重新利用整个 土地利用方式及其具体的环境条件来 流程。政策法规制定也应当通盘考虑 量身制定每个特定场地的修复目标, 污染土地开发的全部周期。 选择适宜的修复技术,制定相应的修 8.6 公众参与意识 复工作方案非常必要。这些工作需要 污染场地的环境修复和再开发关 经过专门技能训练的、经验丰富的专 系到百姓的健康及其切身的利益。但 家来把关,而中国这方面的实践能力 是中国公众目前对这种风险的意识仍 目前十分缺乏。 较薄弱。目前,很多城市都只注意本 8.5 政府协调 地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土地出让的利润 污染场地的规划、修复和再开发 上,而忽略了工业和城市发展带来的 25 污染及其导致的健康问题和环境安全 金中也证明是可行的。 问题。污染土地再开发项目的投资者 重庆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来建设 和当地居民对土壤污染带来的风险认 污染场地管理的政策法规框架和战略 识不足,并缺乏足够的方法和资源来 行动方案。重庆明确了“谁污染,谁治 调查和参与相关事务。信息应该尽量 理”、“谁投资,谁受益”和“谁所有,谁 公开化,以提高公众意识并促进其参 负责 ” 这三个原则来指导资金投入机 与污染土地管理。 制。这些原则结合在一起就较为灵活 8.7 能力建设需求 地兼顾了治理责任和实施效率两方面 中国在污染土地环境监管方面的 的需求,因此值得赞扬。此外,重庆 能力建设亟待提高。尽管中国也在努 提出的多元化融资机制是一个很好的 力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设施设备,但 倡议,值得进一步探索。 总体上来讲,目前尚以逐步引进和消 8.9 基于风险和优先排序的污染土地 化吸收国外经验为主。因此,中国急 管理国际经验 需加大投入,配备相关的先进软硬件 基于对国际上污染场地管理的综 技术设施和装备,加大人才引进、培 述(见本项目的另一份介绍国际经验 养和培训力度,切实提高污染土地的 的报告),污染场地排序的优先理念 环境监管能力。 以及基于风险的管理经验很值得中国 8.8 城市案例研究的经验 借鉴。在设定修复目标方面,发达国 北京和重庆开展的工作已证明是 家有着沉痛的教训,美国超级基金计 可行的。北京目前已经初步建立起一 划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为数不多 套污染场地管理的法规框架,特别是 的场地上花费了太多的资金和努力, 颁布了《场地环境评价导则》来指导 这使得社会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在荷 场地的调查、影响与风险评价。相对 兰,原来的环境法也是要求所有污染 于其他中国城市的污染土地管理,取 土壤都要清洁到既定的环境质量目 得了显著的进展。北京红狮涂料厂场 标,但实践证明这种体系可操作性很 地清理与重新开发表明,合理的事先 差,而且耗资十分巨大。 评价,环保部门的全程参与,以及透 国外的经验指出,建立一个适当 明的操作对于污染土地管理来说是至 的考虑未来土地利用和场地特点的土 关重要的。此外,这个项目在融资机 壤修复目标更为有效。这种体系被称 制上把场地清理成本包括在土地出让 之为“基于风险的管理”,因为要求达到 26 的修复目标取决于污染场地带给社会 的污染土地风险评估等级系统。 和环境的风险水平。这种修复体系通 总体说来,污染土地的修复和再 常比彻底的修复要工作量小,而且会 开发已成为当今中国一个紧迫的环境 显著地节约修复费用。 和发展问题。由于工业企业搬迁后, 在目前中国污染场地面积大数量 大多数土地在再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将 多,而修复资金有限的现实情况下, 被规划用于居住及商业用途,因此, 场地修复的优先次序成为重要问题。 土地污染和环境风险成为关键问题。 一些发达国家实行污染土地风险等级 面对挑战,中国需要加强污染土地管 评估和国家优先场地名单,对污染土 理立法及组织机构建设,完善实施能 地进行风险等级划分,从而确定修复 力,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并在资金机 的优先次序。场地经过污染调查与评 制及技术方面有所创新。此外,中国 估,在保证人体健康、环境安全的前 还应该充分吸收发达国家在污染土地 提下,修复基金将被分配给社会和环 修复和再开发方面的先进经验,在实 境危害最严重的场地。中国应建立结 践中吸取经验教训,完善相关管理体 合本国污染土地的实际情况建立类似 系。 27 参考文献 1.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 .场地环境评价导则, 10.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文件,关于切实 2007 年 1 月 做好企业搬迁过程中环境污染防治工作 的通知(环办〔2004〕47 号) 2. 重庆市环境保护局,重庆市工业原址场地 污染现状与对策 ( 世界银行代表团考察准 11. 环境保护部文件,关于加强土壤污染防治 备材料), 2010 工作的意见(环发[2008]48 号) 3. 陈泓江,“苏州化工厂搬迁撂荒毒土地, 核 12. 国务院文件,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心区水质如酱油”。现代快报,2010 年 1 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 号) 月 12 日 13. 孙作玉,谢红彬和杨英武,褐色土地利益 4. 丁冬,土地改民用,安全是第一.中国环境 相关者的环境冲突及其解决途径初探。环 报,2006 年 2 月 6 日 境科学与管理,2009,34(10):1-5 5. 谷庆宝,郭观林和李发生等,污染场地修 14. 田晋跃和刘刚,土壤污染修复工程技术装 复技术的分类、应用与筛选方法探讨.环境 备初探。工程机械,2003,34(12):33-37 科学研究,2008,21(2):197-202 15. 王建新,工业企业迁出主城区.人民日报, 6. 郭湘闽,土地再开发机制约束下的旧城更 2002 年 6 月 3 日 新困境剖析.城市规划,2008,32(10):42-49. 16. 王伟民,“毒地出让事件”正在持续发酵。 7. 李发生,中国污染土地修复与再开发的当 中国房地产报,2007 年 8 月 21 日 前形势.世行项目“中国:棕地的环境修复 17. 吴晓青副局长部署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 与再开发”的背景报告 查工作.生态与农村环境学,2006,22(3): 8. 刘登铁,我国约 1/5 耕地受污染,国外企 III-IV 业看好土壤修复市场 . 中国环境报, 2009 18. 姚海鹰,“280 亩黄金宝地荒芜 全国最大 年 4 月 14 日 “毒地”被退真相”。时代周报,2010 年第 10 9. 刘巍,“北京:地铁工人倒下之后”。新华 期 社《瞭望》周刊,2009 年第 9 期. 28 本文为世界银行中国技术援助项目“中国:棕地修复与再开发”的系列报告之一,由世界银行东亚和 太平洋地区可持续发展局组织撰写。 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问题是东亚和太平洋地区 (EAP) 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为世界银行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所准备的环境战略提出了基本框架,以确定优先领域,加强可持续发展 的政策和制度构建,通过世界银行的贷款项目、规划、政策对话、非贷款服务和合作伙伴关系,解决 关键的环境和社会发展挑战。按照该环境战略的要求,本文旨在为发展中国家成员国以及发展机构之 间的经验交流和讨论提供一个平台。 有关世界银行中国技术援助项目的信息以及本系列相关报告,请访问项目网站: http://www.worldbank.org/eapenvironment/sea-asia. 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可持续发展局 世界银行 美国华盛顿 2010 年 9 月 本文是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员工的工作成果,其中所公布的看法、阐述和结论仅为作者的 观点,不代表世界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的观点,也不反映世界银行执行董事会成员及其所代表的政府的 观点。世界银行不保证本文件中的数据准确无误,并对任何人引用其中的观点和数据所引起的后果不 承担任何责任。本文所附地图的疆界、颜色、名称和其他资料,并不表示世界银行的任何部门对任何 地区的法律地位的看法,也不意味着对这些疆界的认可和接受。 本文的版权归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所有,未经允许,复印和(或)转载本作品的全部或部分 材料都有可能违反相关法律。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鼓励传播其作品,对于有关复印和转载的 请求,通常可以迅速准许。 如要求复印或重印本作品,请填妥资料送交版权许可中心 (Copyright Cleanrance Center Inc.) , 地址:222 Rosewood Drive, Danvers, MA 01923, USA;电话:978-750-8400;传真:978-750-4470; 网址:www.copyright.com。所有关于版权和许可证的询问,包括各项附属权力,请寄往世界银行 版权部 (Office of the Publisher, The World Bank)。地址:The World Bank, 1818 H Street NW, Washington, DC 20433, USA;传真:202-522-2422;电子邮箱:pubrights@worldbank.org。